通知公告
科技超市 高端产业链 星创天地 创业服务 典型科特派 创业成果 区域对接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 - 详细内容
垂直孵化星创天地
日期:2019年1月11日      来源:

1、功能定位:依托北京农学院人才、技术、资源优势,构建以“八大重点实验室三场一楼一学院”为双创主要载体的新型农业垂直孵化基地,通过打造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和现代金融服务四大平台,形成农产品、农业人才、农业资源、农业高科技集聚的双创基地。

2、特色: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以现代种植、现代养殖、农产品加工、生态循环、山区沟域经济等农业示范平台为支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为重点,以孵化转化项目为突破口,以培养都市型现代农林人才为主线,通过“互联网+”思维,致力于打造都市农业全产业链条的新型垂直孵化基地。

3、建设理念: 基地位于北京昌平区和怀柔区,总投资3.2亿元,占地面积共11000余亩,包括百亩市(示)场、千亩农场、万亩林场和2万平方米的北农创新中心,是以发展露地种植、设施种植、现代养殖为基础的第一产业,以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为主的第二产业,以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农民培训学习、农业科普教育、沟域经济示范以及科技创新服务、创业指导服务、农业金融服务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为主导,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涵盖平原、山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星创天地。

服务模式和内容

垂直孵化星创天地采用“孵化+创投+成果转化”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和完善创业孵化服务、投融资服务、技术成果转移服务等创新创业平台,促进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和科技成果向农村转移转化。基地现有在孵企业8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研发企业31家,优质创业企业38家,提供就业岗位1074个。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1、完善的基础性服务

与第三方建立合作,提供专业化服务。每年为在孵企业提供工商注册、财务代理、知识产权和法律咨询等一条龙服务200家次。建立基地创业导师团队,目前校内创业导师65人,校外兼职创业导师18人。依托2万平米北农创新中心,定期举办企业沙龙或组织企业参加各种论坛等活动30次/年,累计为100多家企业或创业团队提供服务。针对大学生创业群体,积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专题竞赛,以赛带练,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近五年,学生先后在北京市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146项、各类创新活动中获奖97项,发表论文32篇,获权专利7件。荣获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北京赛区)获得三等奖;团市委首都挑战杯“创客达人秀”上获得青年演说家银奖(2016),北京青年公益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2016),荣获“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5项。

2、开展引导型服务—出台资金支持政策

设立5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为农业科技人员提供股权配套支持资金,目前共投入23个项目,股权投资金额为203万元;设立大学生创业项目投资配套支持资金,每年支持20个左右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60个左右包括“创客”在内的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实践团队,确保学校支持项目数覆盖每年本科生招生数的20%以上。2014年以来直接支持学生创业经费总金额达 315万元。通过以上引导型服务,同时带动其他资金联合投入共2780万元。

3、探索发展型服务—技术成果转移服务

依托北京农学院农业部北方重点实验室、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等专业技术平台,促进学校和企业先进的技术成果向农村转移落地。实施教授工作站建设(特别是在企业中建立教授工作站),完善社会服务工作体系。目前共建设75个教授工作站和研究生工作站、108个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示范推广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等实用技术共200余项。服务合同的总金1988.1279万元。

“互联网+”网络电商平台建设情况

学校为融合“互联网+”工程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训中心”,中心主要特色项目有:

(1)创建以智能农业应用创新为目标的创客工作室,创客工作室的所有项目均以学生为主体,旨最大限度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它为学生团队提供了包括3D打印机、卡片式电脑和智能芯片在内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创客中心重点开发完善的项目有“农业物联网无线互馈式环境监控管理系统”、“智能农业数据采集车” 摄影服务创业模拟团队等。

(2)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专业实习中,使专业实习由单纯的专业技能训练转变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利用各种知识和资源来实现自己的创新和创业想法。2015年,学校搭建了“大学生创业联盟”,一个线上线下的营销平台。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店等新一代网络营销模式,为创业团队和产品进行网络宣传和展示,线下开辟了大学生创业联盟实体店。

(3)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顶岗实习机会,使其有机会深入体验真实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对其就业与创业均是重要的经验储备。

(4)组织创新创业类专家讲座,通过讲座,使学院师生更好的了解我国当前的创新创业政策和创新创业环境,对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引导。

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1)完善空间布局及功能定位。学校围绕办学特色,结合优势学科和科技成果中试、推广需求,由点带面,不断扩展空间布局,建成边界清晰、布局相对集中、法律关系明确的场地约1.1万余亩,包括百亩市(示)场、千亩农场、万亩林场和北农创新中心。

(2)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学校通过与专业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建立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和多元化的专业服务。并与学校共享图书馆、网络、食堂等资源。

(3)企业化运作,多方联动。通过校办企业—北京北农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紧密联系社会、科技成果和科研人才,在创新创业服务及技术成果转让方面运营机制更为灵活,更为有效的推动双创工作。

(4)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柔性引进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Ton Bisseling教授、中国工程院尹伟伦院士、中国工程院康绍忠院士等高端研发团队,提升学校综合科研水平;加强学校基础科技创新团队及实验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

(5)促进科研仪器开放。基地整合开放1.1亿元的仪器设备300台(套),围绕首都科技条件现代农业领域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服务业三个服务模块下籽种产业、动物医学、营养饲料、检验检测、农产品加工、循环农业、安全投入品等七个功能平台,生物医药领域科学服务模块下分析测试功能平台,以及工业设计领域建筑与环境设计模块下规划设计功能平台,面向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工业设计等企业开放共享资源,提供研发实验服务。

(6)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充实推广教授队伍,加强学校教授工作站建设,提升学校社会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依托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国家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培训基地,承接北京市农业局等上级部门日常培训任务多项,培训北京市农口系统技术人员和科技骨干。

带动脱贫情况

2017年,李志敏老师到大庄科乡黄土梁村任第一书记,以“创新农业技术精准落地,推进低收入户精准帮扶”为指导思想,实施“金盏菊香草产业化示范推广”项目,以金盏菊花丝为主材料,发挥金盏菊浸泡油的消炎功能,配合玫瑰天竺葵精油,研制出“金•玫瑰”皮肤护理油、金盏菊花丝手工皂,年产皂10到20万块。2017年户均增收1.5万元,33户低收入户中有7户脱贫,19户超过低收入线,脱贫率达到79%,2018年将实现全村种植计划,力争年底全村脱贫。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

截至2017年底,北京农学院共有91位专家,对接91个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其中低收入村9个。建立了以“学校专家+农业主管部门+示范基地+技术骨干+农户”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形成了一批农业产业化科技成果。

(一)推广示范了一批新品种。学校通过“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科技能力提升工程”示范蔬菜、花卉、林果和畜禽等新品种200余个。包括林果类作物、粮食作物、蔬菜品种、观赏植物、动物品种等。通过改良品种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二)推广示范了一批新技术。推广安全、生态、高产、高效、节水等生产技术100余项。在种植业方面,示范了害虫防治技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设施高效栽培技术,林下作物繁育技术,药物研发技术、农业废水废弃物处理技术等;适应生态绿色农业发展,推广了生物防控等一批新技术;适应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推广现代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接基地平均增产、增收或增效10%以上。

(三)推广示范了一批新装备。示范推广和改进的新设备包括农产品品质检测设备、规模化养殖专用设备、动物疫病免疫检测相关设备、农田病虫害防治相关设备、农田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农产品清洁加工及储藏相关设备、动物粪便处理设备、水肥一体化设备等。新设备的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投入和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出率,最终实现农民增收。

(四)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培养基地技术骨干人员1000余人,带动农户致富超过1万人。通过项目实施,形成了生猪、奶牛健康养殖模式,构建起了屠宰分割肉品质安全控制体系,提高社会及经济效益提高10%以上;提高了牛奶、生猪和芽苗菜等的供给能力,奶牛犊牛死亡率低于5%;总结形成食用菌等产品的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农民每亩林地增收3000元以上等。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

垂直孵化星创天地依托北京农学院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科技部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和教授工作站等,构建都市农业特色服务平台,创新都市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体系,服务北京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平台,北京农学院承担了奶牛、家禽、鲟鱼鲑鳟鱼、粮经、西甜瓜5个创新团队的产业经济研究室工作和10个创新团队的管理评估工作,全年开展全产业链条的生产经营监测、经济效益评估、产业热点追踪、国内外市场趋势研判及预警工作,为北京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产业链“保姆式”咨询服务。

北京农学院紧扣北京市农村农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围绕乡村“五个”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近3年来,承担农业部、北京市相关委办局委托的研究课题和应急性调研任务,深入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和对策性研究,提交政策咨询报告149份,部分政策建议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北京市领导的批示和相关政府部门采纳,全力支撑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

成功孵化农业创业企业案例

中悦民安(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创始人刘凤华博士,北京农学院教授。自创办以来,园区为其提供工商注册、财税等一条龙全方位服务,提供法律、税务和知识产权培训服务10余次,帮助申报项目多次。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公司现有员工50余人,其中研发及技术团队20人,已研制出不同病症的中兽药药物评价基因芯片,系列兽医中药、中药添加剂及药食同源生态保健饲料等产品。2016年,该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是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各领域,储藏、包装、运输、销售各环节,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不断提升的高科技公司,自身及旗下公司共拥有1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五悦”、“农畉”、“LONFOOD”、“圆悦”4个注册商标,5项备案注册新产品。

公司通过市场机制和社会对美味、营养、安全动物食品的需求,以二十多年中兽医药保健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供给破题食品安全,同时带来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通过推广健康畜牧业养殖方案,将产业链延伸到终端用户,推出的五悦品牌猪肉产品,多次受到主流媒体关注,北京日报,BTV、CCTV、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网等纷纷报道。2016年3月份两会代表到本项目调研为产品的宣传推广奠定了基础。

 

版权所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         联系电话:010-51503296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曙光花园中路9号